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

Day 5 - 語言迷思

這天星期三,同樣起了個大早和爸媽透過視訊聊天,便準備和fibi到Extension Office辦理課程的加退選。雖然跑來跑去跑了好幾棟 Building 才完成選課,但畢竟是了卻一樁心事,心情和天氣一樣晴朗。中午一到,為了感謝fibi這幾天來的幫忙,我們到了一個滿是亞洲味的Plaza來吃中餐,順便請fibi喝杯她最愛的Boba Milk Tea (結果後來她點Jasmine Tea).

中餐在一家台灣的牛肉麵館解決,一進去的"歡迎光臨"讓人備感親切,連Menu都是中文的,真是一整個家鄉味兒。在一邊吃麵的同時,我和fibi聊起她什麼時候要回台灣,她想了想,告訴我Irvine這邊的環境真的很好,而且美國工作環境比台灣動不動加班到十一二點要好的太多,薪水也相對高出許多,所以應該短時間內不會回去。另外她還說,還有一個待在美國時要努力的方向,那就是讓自己的英文講的越來越好,希望能跟 native speaker 一樣.

這已經不是我在美國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,前兩天,我和室友Matt坐在客廳聊天,他告訴我:錢都花了,我一定要在美國好好努力淘金,而且把英文練的跟native speaker一樣再回去. 手中的筷子不停,我忍不住問fibi : 為什麼啊? 為什麼每個人都想把英文練的跟 native speaker 一樣呢?

這幾天到美國來,我一直很感謝fibi陪我到處走走逛逛,用她新買的二手車載著我認識Irvine,用全力盡了地主之誼。不管是買東西、存錢、辦sim卡、吃飯、修車、考駕照,在我看來,fibi的英文雖然跟ABC比還相去甚遠,但與同期的留學生比較,她的流利以及口音已經相當不錯,暑假到canon實習之後,相信一定可以更上層樓。

但,為什麼一定要跟 native speaker一樣呢?

她愣住,我在期待她的回答。

"UCI裡面有很多和我們長一樣的ABC,我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怪人,為什麼長的一樣英文卻講的這麼糟. 另外一件事是,第一學期修HCI,就因為我們的英文不好,老師便把來自台灣韓國等地的幾位學生當掉,還告訴我們這是來美國必經的過程。這個挫折有警惕作用,而且,在溝通上不是會更方便,沒有模糊不清的問題嗎?" fibi回答.

我想到,從小開始,不管是爸媽、師長,都諄諄告誡英文到底有多重要多重要,到了大學,看到原文書和跟山一樣的Paper之後我才發現 "歐~~~英文是真的重要呢! 因為這是個讓我們能跟世界接軌和溝通的工具,我要加油。" 在台灣,說英語機會不多的情況下,很會說英文的人似乎就特別被看重。我之前就想問到底為什麼會這樣? 我的一位好朋友,他大學聯考考的並不好,爸媽送他到美國念大學。五年後回到台灣,他告訴我,書有念,不過沒記得多少,但他在Pub裡面和老外喝點小酒、哈啦打屁的結果,增進了他對美國人的了解和語言能力,也是他現在能夠成為家族企業中首屈一指的國外業務的主要原因。

想到這裡,我懂了,原來這個差異是在於,對我的老友而言,他在執行業務這項工作時的主要Value,來自於他好客、熱情的人格特質,搭配貼近美國文化的外語能力,相輔相成,如魚得水;但對於已經念到Informatics研究所的Matt & fibi來說,我會覺得他們的主要Value應該是快速清晰的邏輯判斷及系統化的處事能力,而外語應該目標是能夠順暢溝通即可,有機會便予以加強。在我看來,把自己的語言目標設定在native speaker並沒有什麼不對,非常積極進取,但若是因此而沒有看清楚自己在人格特質方面的優勢,而執著在我視其為工具的語言能力之上的話,職場中孰輕孰重,仍未可知。

就這個問題,我們討論、爭辯了許久,其中還有一個共識,就是台灣的教育失敗之處即在沒有辦法引導學生的人格特質,而過於著重在工具的學習與使用,導致創造問題的能力不足,產生的人力資源亦不夠多元。話題持續了一個小時終於結束,回程的路上我感到有些抱歉,好好的吃飯氣氛被我突如其來的想法給搞砸,沒想到fibi相當爽快&理性,"只不過就是一次聊天嘛! 下次再來! "這樣的話從女孩子口中說出來,要給她一根大姆指鼓勵鼓勵 XDDDDD

今天的圖只有一張,但卻超級經典,在我們準備開車去吃飯的時候,路上看到一台車的後車窗!!!


真是超像的,我以後買車一定也要貼一個這東西!!!

2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這篇真的是有點類似話鋒一轉了。


英文與生活有多密切呢?
從地球村的大環境到每個人小小的生活圈,盡不相同。

Eric Chou 提到...

所以,每個人的想法當然也大不相同,我喜歡把英文當做很重要的工具,because it surely is.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人,都能想想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學英文. :D

歡迎討論喔~